丰功懿德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有一个名为清河的小村庄。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因地处偏远,常年饱受自然灾害的困扰。村民们虽勤劳善良,却始终难以摆脱贫困的阴影。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李丰的年轻人回到了故乡。

李丰自幼聪慧过人,青年时便离开清河前往京城求学。他历经十年寒窗苦读,最终考取功名,成为朝廷的一名官员。然而,身居高位的他并未忘记自己的根。当他得知家乡依旧困苦时,毅然辞官回乡,决心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一切。

回到清河后,李丰首先带领村民修筑堤坝,疏通河道,以抵御洪水侵袭。他日夜奔波在工地上,与村民们同吃同住,从不言累。在他的努力下,一条坚固的堤坝拔地而起,从此清河再无水患之忧。接着,他又引进先进的耕种技术,教村民们如何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几年下来,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庄稼年年丰收。

不仅如此,李丰还兴办学堂,让村里的孩子都有机会读书识字。他认为,只有教育才能真正改变命运。学堂建成后,他亲自授课,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孩子们尊敬他,称他为“先生”,而大人们则感激他,说他是上天派来的福星。

岁月流转,李丰的善举逐渐传遍四方。有人称赞他的“丰功”,因为他为百姓谋福祉;也有人赞叹他的“懿德”,因为他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然而,面对这些赞誉,李丰只是淡然一笑:“我不过做了应尽之事,无愧于心罢了。”

后来,李丰的故事被编入史册,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丰功懿德”四个字,也因此成了人们对他最好的评价。而那座小小的清河村,在李丰的带领下焕然一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饶之地。

fēng
gōng

「丰功懿德」出处

《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诱呼鲜卑,侵扰北方”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自先帝初兴,爱暨陛下,荣渊累叶,丰功懿德,策名褒扬,辩著廊庙,胜衣举履,诵咏明文,以为口实。”

「丰功懿德」解释

巨大的功勋,隆盛的德泽。同丰功茂德”。

「丰功懿德」示句

上一篇:丰功厚利
下一篇:丰肌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