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不欲生
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个名叫李远的年轻人。他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虽然清贫,但母子俩感情深厚。李远勤奋好学,总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让母亲过上好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洪水中,他的母亲为了救邻居家的孩子被卷入激流,再也没有回来。
失去至亲的痛苦几乎将李远击垮,他整日沉浸在悲伤中,甚至产生了“愤不欲生”的念头。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母亲慈祥的笑容和温暖的话语,泪水便止不住地涌出。他觉得自己无力保护最重要的人,这种深深的愧疚感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一天傍晚,李远独自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发呆。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缓缓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孩子,我知道你心里苦,可人生就像这条河,有时候湍急,有时候平静。如果你选择放弃,那才是真正辜负了你母亲的期望啊。”李远抬起头,疑惑地看着老人。老人接着说:“你的母亲用生命换来了另一个孩子的未来,而你呢?难道要让她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吗?”
这番话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李远心中的阴霾。他开始反思:如果母亲还在世,她一定希望看到自己坚强地活下去,而不是沉溺于悲痛之中。从那天起,李远决定振作起来。他重新拿起书本,白天劳作,晚上学习,几年后终于考取了功名,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地方官员。
多年以后,当李远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俯瞰熙熙攘攘的街道时,他默默对着天空说道:“娘,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我会继续努力,为更多的人带去希望和幸福。”这一刻,他终于明白,“愤不欲生”只是暂时的情绪,唯有直面苦难,才能找到真正的光明。
愤
不
欲
生
「愤不欲生」出处
明·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四·祭庐州殉难官绅士民文》余闻报淮上,悲愤不欲生。”
「愤不欲生」解释
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极度气愤。
「愤不欲生」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