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愤不平

在一座宁静的小镇上,住着一个叫阿强的年轻人。他为人老实本分,平时靠种地为生。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内心愤愤不平,难以释怀。

事情源于镇上的富商李老爷。李老爷家财万贯,却是个贪婪自私的人。有一天,他看中了阿强家祖传的一块田地,那块地虽然不大,但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种植庄稼。李老爷想把这块地据为己有,于是派人找到阿强,提出用极低的价格购买。阿强断然拒绝了,因为这是他父母留给他的唯一遗产,也是他生活的依靠。

没想到的是,几天后,阿强发现自己的田地竟然被毁了。原本绿油油的庄稼全都被铲平,甚至连灌溉的小渠也被填埋。他愤怒至极,立刻向镇长报告此事。然而,镇长与李老爷关系密切,在调查过程中敷衍了事,还暗示阿强不要多事,接受现实。面对这样的结果,阿强感到无比委屈和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一天晚上,阿强坐在破旧的屋檐下发呆,满心都是愤愤不平的情绪。这时,邻居家的大伯路过,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便坐下来安慰他说:“孩子,我知道你心里难受,但这世道就是这样,弱肉强食啊。”阿强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倔强的光芒,“大伯,我不能就这样认输!如果每个人都选择忍气吞声,那坏人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

第二天,阿强决定采取行动。他带着证据——一些目击者提供的线索以及田地被破坏前后的照片,去了邻镇的一位正直律师那里寻求帮助。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案件终于引起了上级官员的关注。最终,李老爷因指使他人破坏农田而受到惩罚,阿强也得到了应有的赔偿。

这场风波结束后,阿强站在重新耕种的田地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明白,生活或许充满不公,但只要坚持正义,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fèn
fèn
píng

「愤愤不平」出处

《汉书·刘据传》太子进则不得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唐·许嵩《建康实录》自尔愤愤不平,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

「愤愤不平」解释

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愤愤不平」示句

王子成父诸人,俱~,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上一篇:忿世嫉俗
下一篇:丰功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