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身不顾

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轻的猎人名叫阿勇。他自幼父母双亡,靠着村民的帮助才长大成人。虽然生活艰苦,但他始终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并立志要保护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和乡亲们。

一天清晨,村子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钟声。原来,一头凶猛的野猪闯进了农田,肆意践踏庄稼,还威胁到了村民的安全。这头野猪体型巨大,獠牙锋利,已经伤了好几位试图驱赶它的村民。大家束手无策,只能躲在屋里,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粮食被毁。

听到消息后,阿勇毫不犹豫地拿起弓箭冲出了家门。有老人劝他说:“阿勇啊,那野猪太厉害了,你别去送死!”但阿勇却坚定地回答:“我不能坐视不管,如果今天我不站出来,咱们村子就会遭受更大的损失。”说完,他奋身不顾地奔向田野。

到了现场,阿勇发现那头野猪正疯狂地拱翻田埂,周围的稻谷一片狼藉。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靠近目标,然后拉满弓弦,对准野猪的眼睛射出一箭。然而,由于野猪皮糙肉厚,这一箭只是激怒了它,让它朝阿勇直冲过来。

面对如此危险的局面,阿勇没有退缩。他迅速爬上附近的一棵大树,利用地形与野猪周旋。他不断观察野猪的动作,寻找最佳的攻击时机。终于,在一次精准的射击中,阿勇成功命中了野猪的要害,将它击倒在地。

当村民们赶到时,他们看到的是筋疲力尽却满脸欣慰的阿勇,以及倒毙在一旁的野猪。大家纷纷为阿勇鼓掌欢呼,称赞他的勇敢和智慧。而阿勇只是笑了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大家平安,我就满足了。”

从此以后,“奋身不顾”的阿勇成了村子里的英雄,他的故事也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于担当、永不放弃。

fèn
shēn

「奋身不顾」出处

宋·苏轼《与章子厚书》愚夫小人,以一言感发,犹能奋身不顾,以遂其言。”

「奋身不顾」解释

犹奋不顾身。

「奋身不顾」示句

三朝充谏诤之官,~。★宋·秦观《贺孙中丞启》
上一篇:忿忿不平
下一篇:忿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