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不顾身

在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名叫阿勇的年轻人。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心地善良,总是乐于助人。村里人都夸他是个有担当的好青年,而阿勇也常常说:“做人要勇敢,关键时刻一定要奋不顾身。”

一天清晨,村里的钟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原来,不远处的森林发生了大火,浓烟滚滚直冲天际。更糟糕的是,有几个采药的村民被困在了火海中,情况十分危急。听到消息后,阿勇毫不犹豫地拿起水桶和湿布冲向了现场。

当阿勇赶到时,火势已经非常猛烈,树木被烧得噼啪作响,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味。许多人站在安全区域观望,却因为害怕不敢靠近。阿勇没有丝毫犹豫,用湿布捂住口鼻,提着水桶就冲进了火海。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火焰似乎随时可能吞噬他,但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信念——为了救人,必须奋不顾身。

经过一番努力,阿勇终于找到了被困的村民。他们躲在一块巨石后面,满脸惊恐,体力几乎耗尽。看到阿勇出现,他们激动得几乎落泪。“快跟我走!”阿勇大喊一声,迅速将湿布分给大家,并指引他们避开最危险的地方。一路上,他几次险些被倒塌的树枝砸中,但每次都强忍疼痛继续前行。

最终,阿勇成功把所有村民带出了火海。当他最后一个踉跄着跑出森林时,整个人已经筋疲力尽,衣服也被烧出了许多破洞。村民们围上来,纷纷为他的英勇鼓掌。有人问他:“你就不怕死吗?”阿勇笑了笑,说:“当然怕,但如果连我都退缩了,那些人该怎么办呢?我只想着,无论如何都要把他们救出来。”

从那以后,“奋不顾身”的阿勇成了村里的英雄。他的故事让人们明白,在面对困难与危险时,只有挺身而出,才能真正守护我们珍视的一切。

fèn
shēn

「奋不顾身」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奋不顾身」解释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奋不顾身」示句

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上一篇:奋发图强
下一篇:粉装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