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

在很久以前的秦朝,有一位名叫李斯的丞相。他聪明过人,却也心机深沉。当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强大的帝国,但他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十分看重。他认为,如果人们读太多的书、学习各种思想,就会质疑他的统治,甚至引发叛乱。

一天,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李斯站出来献策:“陛下,天下初定,但诸子百家学说纷争不断,若不加以遏制,恐生祸端。臣建议将民间所有书籍尽数收缴,并焚毁那些不利于国家统一的典籍。”秦始皇听后点头称是,随即下令焚书。一时间,全国各地火光冲天,无数珍贵的文献化为灰烬。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一些儒生对此举极为不满,他们公开批评秦始皇的暴政。秦始皇震怒,决定杀鸡儆猴。于是,他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咸阳城外挖了一个巨大的坑,把四百六十多名反对者活埋其中。消息传开后,整个天下噤若寒蝉,再无人敢议论朝政。

虽然“焚书坑儒”让秦始皇暂时稳固了自己的统治,但也埋下了隐患。许多百姓和学者对他更加憎恨,暗中传播反秦情绪。几十年后,秦朝迅速灭亡,而这段历史则成为后世警示的教训——压制思想自由,只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如今,“焚书坑儒”已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专制统治者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迫害。它提醒我们,尊重知识与思想自由,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fén
shū
kēng

「焚书坑儒」出处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焚书坑儒」解释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焚书坑儒」示句

满清入主中原,~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梁斌《红旗谱》四二
上一篇:焚典坑儒
下一篇:焚琴鬻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