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宵达曙
在古老的山村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分宵达曙”的传说。据说,每当月圆之夜,村外的青石桥上会出现一位神秘的老人,他手持一盏青铜灯笼,灯笼里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焰。老人会在桥上守候,直到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洒下,他才会悄然离去。村民们相信,这位老人是一位守护神,他的存在是为了帮助那些迷失方向的人找到回家的路。
一天夜里,年轻的樵夫阿诚为了赶在天亮前砍够柴火,独自一人进了深山。然而,当他满载而归时,却发现自己迷了路。四周漆黑一片,连星星都躲进了云层,阿诚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他看到了远处青石桥上的微弱灯光。
走近后,阿诚果然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老人。老人慈眉善目,用沙哑但温暖的声音问道:“孩子,你为何深夜还徘徊于此?”阿诚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老人,并请求指引回家的方向。老人微微一笑,将手中的青铜灯笼递给他,说:“拿着这盏灯,它会为你照亮前方的路。但记住,只有心怀希望,才能真正走出黑暗。”
阿诚接过灯笼,瞬间感觉周围明亮了许多。他按照老人所指的方向迈步前行,每一步都坚定无比。不知走了多久,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他终于看到了熟悉的村庄轮廓。回头望去,那盏灯笼的光芒渐渐消失,仿佛融入了晨曦之中。
从那以后,“分宵达曙”成为了村里人常提起的故事。他们明白,无论多么漫长的黑夜,只要坚持到曙光初现,就一定能迎来新的开始。而那盏青铜灯笼,则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对希望与信念的永恒追求。
分
宵
达
曙
「分宵达曙」出处
《北史·恩幸传徐纥》时复与沙门讲论,或分宵达曙,而心力无怠。”
「分宵达曙」解释
犹通宵达旦。
「分宵达曙」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