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丝析缕
在江南的一座小镇上,有一位名叫阿莲的绣娘。她以精湛的刺绣技艺闻名于乡里,尤其是她能够将一根丝线分成数十缕进行刺绣,作品细腻得仿佛活过来一般。人们常说她的手艺已经达到了“分丝析缕”的境界。
一天,镇上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他自称是京城的大商人,特地慕名而来,请阿莲为他绣一幅凤凰图。据说,这幅凤凰图将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因此要求极为苛刻:不仅图案要栩栩如生,连羽毛的纹理都必须清晰可见,甚至要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泽。如果成功,他会支付一笔巨额酬金;但如果失败,则会追究责任。
面对这样的挑战,阿莲没有退缩。她深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用最细的丝线才能完成。于是,她开始日夜研究如何进一步分解丝线。经过多次试验,她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将原本就纤细的丝线再分为更细的几十缕。然而,这种操作极其耗费精力,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阿莲点燃油灯,屏息凝神地开始了最后的刺绣。她手中的针如同舞蹈般穿梭,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全部心血。时间一点点流逝,当第一缕晨光洒进窗子时,那幅凤凰图终于完成了。火红的凤凰展翅欲飞,羽毛上的光芒随着角度变化闪烁着七彩霞光,美得令人窒息。
商人看到成品后惊叹不已,连连称赞这是世间罕见的艺术珍品,并如约付给了阿莲丰厚的报酬。从此,阿莲的名声更加远扬,“分丝析缕”也成为了她独特技艺的代名词。而那幅凤凰图,则被传颂为不可复制的传奇之作。
分
丝
析
缕
「分丝析缕」出处
明·徐渭《代江北事平赐金币谢表》分丝析缕,不以善小而弗旌。”
「分丝析缕」解释
比喻明察入微。
「分丝析缕」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