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斤拨两

在一个热闹的小镇上,有一家百年老店,名叫“公平秤”。这家店以诚信经营闻名,老板姓李,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李秤砣”。李秤砣为人公正,无论买卖大小,总是分斤拨两、毫厘不差,因此深得乡亲们的信任。

一天,一个外地商人来到镇上。他听闻了“公平秤”的名声,便带着一袋珍贵的药材前来出售。这位商人精明能干,但也有些疑心重重。他担心李秤砣会用手段压低价格,于是提出要亲自监督整个称重过程。李秤砣笑着点头答应,并拿出那杆被擦得锃亮的铜秤。

称重开始时,商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秤盘和刻度,嘴里还不断念叨着数字。而李秤砣依旧从容淡定,将药材一点点放入秤盘中,分斤拨两地调整至精准无误。每称完一次,他都会把结果大声报出来,让商人核对。几次过后,商人渐渐放松了警惕,因为他发现李秤砣确实如传闻般诚实可靠。

交易完成后,商人满意地离开,临走前还向李秤砣竖起了大拇指:“你的信誉果然名不虚传!”然而,就在商人刚踏出店门时,一个小男孩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块银元。“叔叔,这是刚才那位客人掉的钱!”小男孩气喘吁吁地说。

李秤砣接过银元,立刻追了出去。他找到商人,把钱还给了他。商人先是一愣,随后感动得连连道谢:“您真是个难得的好人啊!我之前那么多猜忌,真是太不应该了。”李秤砣摆摆手,笑着说:“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分斤拨两’,不仅是货物的重量,更是人心的分量。”

从那以后,“公平秤”不仅成了小镇上的标杆,更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人们明白,真正的公平不仅仅是精确的计量,更是一种坦荡与真诚的态度。

fēn
jīn
liǎng

「分斤拨两」出处

孙犁《村歌》上篇可是俺们那组,都说大家既是合适,才组到一块,不愿意分斤拨两的,显着薄气。”

「分斤拨两」解释

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

「分斤拨两」示句

上一篇:分花约柳
下一篇:分路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