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冬瘦年

在一座偏远的小山村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习俗——“肥冬瘦年”。每到寒冬腊月,村民们都会尽力储备粮食和柴火,把冬天过得丰足而温暖;而到了新春佳节时,却刻意减少开销,让新年显得朴素简单。据说,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感恩天地、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村里的阿牛是个勤劳的小伙子,但他的家境贫寒,每年只能勉强糊口。这一年冬天,他格外努力地砍柴打猎,希望能为自己攒下一些积蓄,过个真正的“肥冬”。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劳作,他不仅储备了足够的木柴,还腌制了几坛咸肉,甚至用剩余的钱买了一只大公鸡准备炖汤喝。看着家里堆满的食物,阿牛心里充满了满足感。

然而,就在除夕夜前夕,村里突然传来消息:邻村遭遇雪灾,许多人家断粮缺衣,情况十分危急。“肥冬瘦年”的意义再次被提起,村长号召大家拿出部分物资帮助受灾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阿牛犹豫了:如果捐出自己的储备,那么这个冬天可能就要变成“瘦冬”了。

经过一夜的思考,第二天清晨,阿牛毅然决定将自己储存的一半咸肉和那只大公鸡送到了村长家。“这是我能做的,请务必转交给需要的人。”他对村长说道。村长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地点点头。

正月初一那天,整个村子按照传统简朴度日,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善举为他人带来了希望。而令人惊讶的是,阿牛虽然失去了原本计划中的“肥冬”,却因为邻居们的感激与关怀,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从那以后,“肥冬瘦年”不再只是一个习俗,更成为了一种精神,提醒人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学会分享与互助。而对于阿牛来说,那个特别的冬天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季节。

féi
dōng
shòu
nián

「肥冬瘦年」出处

「肥冬瘦年」解释

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肥冬瘦年」示句

上一篇:匪朝伊夕
下一篇:肥鱼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