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
夜幕降临,村庄外的树林里一片寂静,只有几声虫鸣点缀着黑暗。一只名叫小灰的飞蛾从树洞中探出头来,它被远处忽明忽暗的光芒吸引住了。那是一盏挂在农家院子里的油灯,微弱却温暖的光仿佛在召唤着它。
“那是什么?”小灰自言自语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里有某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它的翅膀轻轻扇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兴奋感。“或许,那是属于我们的归宿。”它这样想着,便毫不犹豫地朝灯光飞去。
一路上,风拂过树叶发出沙沙声,似乎在提醒它停下脚步。但小灰没有理会,它越飞越快,心跳也随着距离的缩短而加速。终于,它来到了油灯旁,炽热的火焰映红了它小小的身体。就在这一瞬间,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明亮,这种感觉让它忘记了所有危险。
然而,当它试图靠近一点时,炙热的气息扑面而来,翅膀开始变得灼痛。小灰挣扎了一下,但它依然不愿离开。“这火焰太美了,”它喃喃道,“即使会受伤,我也想再多看一眼。”最终,它用尽全力冲向火焰,在最后一刻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满大地,农夫提着油灯走进屋内,发现灯罩上有一片细小的灰烬。他摇了摇头,将灰烬轻轻吹散。而在遥远的天空中,小灰的灵魂化作一道光芒,与日月星辰融为一体。它终于明白了,追逐光明虽美好,但也需懂得适可而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飞蛾扑火》不仅是一种执着的象征,更是一种警示:追求梦想固然重要,但盲目的热情可能带来毁灭。唯有保持清醒,才能真正拥抱生命中的光辉。
飞
蛾
扑
火
「飞蛾扑火」出处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飞蛾扑火」解释
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示句
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自讨死吃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