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意肆志
在一座青山环绕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阿放的年轻人。他性格洒脱不羁,喜欢随心所欲地生活,从不愿被世俗的规矩束缚。村里的长辈们常说他“放意肆志”,但阿放却觉得人生短暂,何必拘泥于条条框框?他最大的梦想是游历天下,见识广阔的山河与未知的世界。
一天清晨,阿放在村口遇见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老者自称是一位行脚僧,因迷路而流落至此。阿放见他神情疲惫,便热情地邀请他到家中歇息,并为他准备了热腾腾的饭菜。用餐时,老者问阿放:“年轻人,你看起来无忧无虑,可有什么追求?”阿放笑着回答:“我只愿自由自在,走遍天涯海角,看尽世间美景。”
老者听后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枚古朴的铜镜递给阿放,说:“这面镜子可以照见你心中最渴望的东西,但使用它需要付出代价。若你选择接受,未来的路将充满挑战。”阿放毫不迟疑地接过铜镜,坚定地说:“只要能让我实现愿望,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承担!”
当晚,阿放对着铜镜凝视,镜中竟浮现出一幅幅陌生的画面:巍峨的雪山、广袤的沙漠、繁华的城市……这些景象令他激动不已。然而,第二天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竟然身处一片荒野之中,身边只有那面铜镜和简单的干粮。原来,为了让他追寻真正的自由,铜镜把他送到了远离家乡的地方。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放历经艰难险阻,他穿越风暴肆虐的沙漠,攀登陡峭险峻的高山,也曾在陌生城镇中被人误解甚至欺骗。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契机。渐渐地,他学会了忍耐、坚持,也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放>
多年以后,当阿放再次回到故乡时,他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只知“放意肆志”的少年,而是一个成熟稳重、胸怀天下的旅者。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村民们,真正的自由并非一味逃避规则,而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平衡。
放
意
肆
志
「放意肆志」出处
宋·苏轼《超然台记》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放意肆志」解释
纵情而无所顾忌。
「放意肆志」示句
极而至于颐丰之尚同,犹未若今日之~以侮玩圣言也。★宋·陈亮《传注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