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刍挽粒
在古代的一个边陲小镇,连年战乱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镇上的粮仓早已空空如也,而驻守在此地的军队也因粮草短缺士气低落。一天,朝廷传来急令,要求当地官员务必迅速筹集粮草支援前线,否则将严惩不贷。然而,面对如此困境,镇上的县令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书生站了出来,他名叫李怀安,虽出身寒门,却满腹经纶,尤其擅长谋划。他向县令建议道:“大人,我听闻百里之外有一片肥沃的农田,那里的庄稼刚刚成熟。如果能组织百姓昼夜兼程运送粮食,并沿途征集一些牧草作为马匹饲料,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解燃眉之急。”县令闻言大喜,连忙问道:“此计甚妙!但时间紧迫,该如何才能快速完成任务?”李怀安沉思片刻后答道:“我们可以发动全镇百姓齐心协力‘飞刍挽粒’,以最快速度解决粮草问题。”
于是,在李怀安的带领下,全镇上下团结一致,男丁负责赶车运粮,妇女和老人则帮忙捆扎牧草。他们日夜奔波,甚至不惜用肩膀扛、用手推车拉,只为尽快将粮草送到前线。一路上,人们互相鼓励,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终于,在第三天清晨,他们成功把大批粮草送到了军营门口。
当士兵们看到堆积如山的粮食和牧草时,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将军亲自接见了李怀安,并对他的智慧与胆识赞不绝口。从此,“飞刍挽粒”不仅成为这段佳话的象征,更激励着后人:只要众志成城,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飞
刍
挽
粒
「飞刍挽粒」出处
《南齐书·徐孝嗣沈文季传论》金城布险,峻垒绵疆,飞刍挽粒,事难支继。”
「飞刍挽粒」解释
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飞刍挽粒」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