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僻邪侈
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每当月圆之夜,山林深处会出现一条通往神秘世界的道路。据说,这条道路只对那些心怀邪念、行为不端的人开放,而他们一旦踏入,便会迷失自我,再也无法回头。村民们称这条路为“放僻邪侈之路”。
村子里有个年轻人叫阿远,他从小聪明伶俐,但性格倔强,总喜欢走捷径。一天,他听说山外有一座富饶的城市,那里遍地黄金,生活无忧。然而,去往城市的路途遥远且艰难。阿远不愿辛苦跋涉,便开始琢磨如何找到一条更快的路。就在这个时候,他无意间听到了关于“放僻邪侈之路”的传说。
月圆之夜,阿远带着几分好奇和侥幸心理,悄悄潜入山林。果然,在月光下,他看到了那条传说中的道路——路面泛着奇异的光芒,两旁树木扭曲成诡异的形状,仿佛在低声呼唤他的名字。尽管有些害怕,但想到可以迅速实现自己的梦想,阿远还是迈出了脚步。
进入道路后,周围的景象变得越来越模糊,原本清晰的目标也逐渐消失。阿远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财宝、令人垂涎的美食,还有无数看似友善的人向他招手。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察觉到不对劲——那些所谓的“朋友”其实是在利用他,而那些财富根本无法带走。
最终,阿远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陷阱。他试图逃离,却发现自己早已迷失方向。此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他面前,说道:“此路专为贪婪与邪念之人准备,若想脱身,唯有悔改。”阿远跪地痛哭,发誓从此改过自新,不再追逐虚幻的欲望。
当阿远再次睁开眼睛时,他已回到了村口,天边正升起一轮朝阳。从那以后,他重新做人,脚踏实地地努力生活,并时常告诫村民不要被“放僻邪侈”所迷惑。而那条神秘的道路,则再也没有出现过。
放
僻
邪
侈
「放僻邪侈」出处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
「放僻邪侈」解释
指肆意作恶。同放辟邪侈”。
「放僻邪侈」示句
院中肄业生……虽所讲亦不过俗学,然所汲汲在此,则一切~之事,究竟无暇兼为之。★清·梁章钜《归田锁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