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小村庄坐落在群山环绕的谷地之中。村民们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最近,他们却陷入了恐慌。原来,一只凶猛的老虎从深山中跑了出来,在村外的田野间游荡,威胁到了村民的安全。
一天,几个勇敢的猎人终于设下陷阱,成功捕获了这只老虎。老虎被困在铁笼里,发出低沉的咆哮声,眼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村民们聚集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如何处置这只猛兽。“杀了它!”有人提议,“不然它迟早会回来报复我们。”但也有一位年长者站出来说:“这老虎虽是猛兽,但它也属于大山。如果我们将它放归山林,或许能避免更大的灾祸。”他的建议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
最终,由于年长者的坚持和部分村民的妥协,大家决定把老虎带回深山释放。于是,猎人们合力抬起铁笼,一路跋涉将老虎送到了远离村庄的密林深处。当铁笼打开时,老虎盯着众人看了一会儿,随后转身消失在茂密的丛林中。
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月后,那只被释放的老虎再次出现在村庄附近,并且变得更加狡猾和残忍。这一次,它不仅袭击牲畜,还伤害了几位无辜的村民。整个村庄再次陷入混乱,人们这才意识到:当初的选择是多么错误。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放虎归山”,他们给了老虎重生的机会,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从此以后,这个故事成为村里代代相传的教训。每当遇到危险的事物或人物时,老人们总会告诫年轻人:“切勿心存侥幸,否则便是自食其果。”而那片曾经宁静的山谷,也因这次事件蒙上了一层阴影,提醒着后人谨慎行事。
放
虎
归
山
「放虎归山」出处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放虎归山」解释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放虎归山」示句
倘若一朝走了,便如~,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明·朱有燉《义勇辞金》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