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辟邪侈
在古老的江南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李淳的年轻人。他自幼聪慧过人,但性格倔强,行事不羁,常常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镇上的长辈们总说他“放辟邪侈”,认为他将来不会有大出息。
一天,李淳听说山中有一座废弃的古庙,传说里面藏有神秘的宝物,但也被妖邪之气笼罩。许多人对此避之不及,但李淳却兴致勃勃地决定前去一探究竟。他带着一把祖传的短剑和一盏油灯,独自踏上了山路。
进入古庙后,李淳发现这里阴森恐怖,墙壁斑驳,蛛网密布。然而,在正殿中央的一块石板下,他找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盒。打开盒子后,里面竟是一本泛黄的书卷,上面写着《治心修身录》。李淳翻开一看,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自我反省与修德养性的道理。
起初,李淳只觉得这些内容枯燥无味,可当他读到一段话时,突然愣住了:“放纵行为者虽得一时快意,终将迷失本心;唯有约束己身,方能成就大道。”这句话如晨钟暮鼓般击中了他的内心。回想自己过去的种种轻率举动,他不禁汗颜。
从那以后,李淳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他不再随心所欲,而是脚踏实地学习技艺,并用书中的智慧帮助乡邻解决困难。几年后,他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工匠,还开设了一间学堂,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人做事。
再提起李淳的名字,镇上的长辈们再也不说他“放辟邪侈”了,而是称赞他为“知错能改”的典范。而那本《治心修身录》,也被他珍藏起来,作为一生的座右铭。
放
辟
邪
侈
「放辟邪侈」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放辟邪侈」解释
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放辟邪侈」示句
然而民不知义,复迫困穷,~而入于罪者,非陛下陷之乎?★宋·程颐《上仁宗皇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