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年华月

在一座宁静的江南小镇,四季如画,芳年华月的故事悄然展开。小镇上有一位名叫芳年的少女,她自幼聪慧过人,擅长绘画,尤其钟爱描绘夜晚的明月。她的画作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美,仿佛每一笔都融入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芳年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小茶馆,每日迎来送往,生活虽不富裕却充满温馨。每当夜幕降临,芳年总会坐在茶馆后院的老槐树下,用画笔记录天边那轮皎洁的明月。她相信,月亮是时间的见证者,也是人们情感的寄托。然而,芳年内心一直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她从未见过真正的满月映照湖面的景象,因为小镇附近的湖泊早已干涸多年。

某一年中秋前夕,小镇突然传来消息,说是一位富商出资修复了干涸的湖泊,并将在中秋之夜举办盛大的赏月活动。听到这个消息,芳年激动不已。为了迎接这一难得的机会,她决定创作一幅前所未有的“湖中月影”图,以此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敬意。

中秋当晚,明月高悬,银辉洒满大地。芳年带着画具来到湖边,却发现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当她支起画架准备开始时,一个陌生的少年走到她身旁,好奇地问:“你在画什么?”芳年微笑着回答:“我在画月亮。”少年点点头,随后坐在一旁静静陪伴,偶尔还帮她递上颜料。

随着时间推移,芳年的画逐渐完成。画中的月亮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宛如仙境一般。而那位少年也成了画中的一部分——他站在湖畔,抬头仰望明月,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芳年将这幅画取名为《芳年华月》,寓意青春如花般绚烂,岁月如月般悠长。

后来,少年告诉她,他来自远方,因偶然路过此地才停留下来,却没想到遇见了如此特别的芳年。两人约定,无论未来如何,都要珍惜这段短暂却美好的时光。从此以后,“芳年华月”不仅成为了一幅传世之作,更象征着那些值得铭记的瞬间。

fāng
nián
huá
yuè

「芳年华月」出处

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芳年华月」解释

芳年妙龄。指美好的年华。

「芳年华月」示句

上一篇:方滋未艾
下一篇:防祸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