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凿圆枘
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有一位木匠名叫方凿。他手艺精湛,尤其擅长制作各种精美的家具。然而,方凿有一个怪癖:他只喜欢用方形的榫头来连接木材。他认为方形代表着规矩和稳定,是天地间最完美的形状。
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外乡人,名叫圆枘。他自称也是木匠,但他的风格却与方凿截然不同。他偏爱使用圆形的榫头,因为他觉得圆形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结构需求。两人初次见面时,便因为各自的理念争执起来。“方形才是真正的秩序!”方凿坚定地说道。而圆枘则摇头反驳:“圆形才能包容万物。”
不久后,村长找到他们,请他们合作完成一件重要的任务——为村子建造一座桥梁。这座桥需要跨越湍急的河流,不仅要求坚固,还必须能承受四季变化带来的考验。起初,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方凿坚持要用方形榫头确保桥梁的稳定性,而圆枘则主张圆形榫头更适合复杂的自然环境。
随着时间推移,工程毫无进展,村民们开始担忧。最终,在一次激烈的讨论中,方凿突然灵光一闪,对圆枘说:“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结合彼此的方法?”圆枘听后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于是,他们决定将方形榫头用于主要支撑部分,以保证桥梁的稳固;同时在次要衔接处采用圆形榫头,以便更好地应对热胀冷缩等变化。
经过数月的努力,桥梁终于落成。它既牢固又灵活,成功经受住了风雨的洗礼。村民们纷纷称赞两位木匠的智慧,而方凿和圆枘也因此成为挚友。他们明白了,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只有学会融合差异,才能创造真正的奇迹。
方
凿
圆
枘
「方凿圆枘」出处
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方凿圆枘」解释
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方凿圆枘」示句
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此乃以冠双屦,将丝综麻,~,其可入呼?★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