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之人
在一座繁华的都市边缘,有一片宁静的竹林。竹林深处隐藏着一座古老的寺庙,庙里住着一位名叫慧明的僧人。他自幼出家,潜心修佛,与尘世隔绝,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方外之人”。慧明平日里除了诵经打坐,还会为偶尔迷路的旅人指明方向,但从不过问红尘琐事。
一天傍晚,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跌跌撞撞地闯入了竹林。他满身疲惫,眼神中透着绝望。慧明见状,将他迎进庙中,端上一碗热茶。“施主为何如此狼狈?”慧明轻声问道。年轻人低头叹息,说自己原本是城中富商之子,因赌博欠下巨额债务,被追债者逼得无路可逃,只能逃到这偏僻之地。
听完他的讲述,慧明并未多言,只是递给他一本经书,说道:“既然来了,不妨暂且安心住下。”接下来的日子里,年轻人跟随慧明一起挑水、劈柴、念经,生活虽然清苦,却让他渐渐忘却了烦恼。某日清晨,年轻人忍不住问慧明:“师父,您为何愿意收留我这样的人?难道不怕我给您带来麻烦吗?”
慧明微微一笑,答道:“我乃方外之人,不执于得失,亦不惧因果。但你并非真正的恶人,只是迷失了本心。若能放下执念,天地自会宽广。”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年轻人幡然醒悟。他决定改过自新,向父亲坦白自己的过错,并努力偿还债务。
几年后,年轻人已成为一名正直的商人。他再次来到竹林,却发现寺庙已空无一人,只留下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年轻人伫立良久,终于明白,慧明早已看破一切,而自己也从那段经历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方
外
之
人
「方外之人」出处
《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
「方外之人」解释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指僧道。
「方外之人」示句
侄女出家多年,乃~,岂可擅离此庵。尚求伯母原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