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颜苦谏
在古代的一个小国里,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名叫李昭。他年轻时励精图治,广纳贤士,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李昭渐渐被权力和安逸蒙蔽了双眼,开始沉迷于享乐,对朝政不再如以往那样上心。
一天,李昭下令修建一座豪华宫殿,打算用以宴请各国使臣,彰显国力。然而,这项工程耗资巨大,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还导致农田荒废、民怨四起。许多大臣虽心知肚明,却因害怕触怒龙颜而选择沉默。
就在此时,一位名叫张衡的大臣站了出来。他为人正直,素来以忠诚和智慧闻名。面对众人的劝阻,张衡毅然决定“犯颜苦谏”。第二天早朝,他跪在金銮殿前,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此宫殿劳民伤财,若继续下去,恐失民心,危及社稷!”
李昭听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大胆张衡!你竟敢当众扫朕颜面,莫非想让天下人看我笑话?”但张衡毫无畏惧,依旧叩首进言:“臣只求为国为民,请陛下三思!若今日贪图一时之乐,他日必将悔之晚矣。”
看到张衡如此坚定,李昭的怒气逐渐平息。他回想起自己年少时的理想与抱负,不禁陷入沉思。最终,他宣布停工,并减免赋税,安抚百姓。事后,李昭感慨万千,对张衡说道:“若无爱卿冒死进谏,寡人险些误入歧途啊!”
从此以后,李昭重新振作精神,勤勉治国,而张衡也因“犯颜苦谏”的勇气成为千古传颂的忠臣典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忠诚不是阿谀奉承,而是敢于指出错误,为大局着想。
犯
颜
苦
谏
「犯颜苦谏」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犯颜苦谏」解释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犯颜苦谏」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