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伤皮
从前,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猎人。他勤劳善良,但生活过得并不宽裕。冬天来临时,他只能穿着一件破旧的羊皮袄勉强御寒。这件羊皮袄已经陪伴了他许多年,虽然外表有些磨损,但它依然保暖舒适。
一天,阿诚在集市上听到有人谈论一种新奇的穿衣方式:把羊皮袄反过来穿,让毛朝外,据说这样看起来更时髦、更高贵。起初,阿诚觉得这很荒唐,可当他看到镇上的富人们纷纷效仿时,他开始动摇了。他心想:“如果我也这样穿,或许别人会觉得我也有钱有品位吧?”于是,回到家后,他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羊皮袄翻转过来,将毛朝外穿上。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想象中顺利。那天晚上,阿诚进山打猎时发现,原本柔软贴身的羊皮袄现在变得又硬又笨重,行动十分不便。更糟糕的是,因为毛露在外面,很容易被树枝刮到,导致整件衣服更加破损。寒冷的风钻进了衣服里,让他冻得瑟瑟发抖。最终,他不仅没能捕获任何猎物,还因受凉而病倒了。
躺在床上休养的时候,阿诚的母亲来看望他。得知原因后,母亲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啊,衣服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才存在的,而不是用来炫耀的。你为了追求表面光鲜,却忽略了实际用途,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就像那句老话‘反裘伤皮’,违背事物本来的功能,只会适得其反。”
听完母亲的话,阿诚恍然大悟。他重新修补好羊皮袄,恢复了原来的穿法,并暗下决心,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不盲目追随潮流。从那以后,阿诚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改善了生活条件,也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
反
裘
伤
皮
「反裘伤皮」出处
《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
「反裘伤皮」解释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反裘伤皮」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