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拨乱
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有一个名为清河的小村庄。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往日的宁静。村中的一位富商被人诬陷偷盗官银,整个村庄因此被牵连,朝廷派来的士兵封锁了村子,禁止任何人出入。村民们惶恐不安,却无人能为富商辩白,谣言四起,局势愈发混乱。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一个叫李正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是村里私塾先生的儿子,自幼熟读诗书,深谙道理。他冷静地对村民们说道:“如今形势危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若想还富商清白,必须‘反正拨乱’,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于是,他开始调查真相。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一名外地商人曾在案发前与富商有过争执,并且此人已经悄然离开村庄。
为了证明富商的无辜,李正决定冒险追查那名外地商人。他带上干粮,骑着马连夜赶路,在邻县的一家客栈找到了那人。经过一番巧妙的盘问,外地商人终于承认自己因嫉妒富商的财富而设计陷害,并将罪责推到富商身上。李正当即记录下他的供词,又迅速返回村庄,将证据呈交给负责此案的官员。
面对铁证如山,官员不得不重新审理案件,最终宣布富商无罪释放。村民们欢呼雀跃,纷纷称赞李正的智慧和勇气。而李正只是谦逊地笑道:“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无论何时,只要坚持正义,拨开迷雾,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此以后,“反正拨乱”成为了清河村世代相传的精神,提醒人们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用智慧和行动去扭转局面,迎接光明的未来。
反
正
拨
乱
「反正拨乱」出处
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反正拨乱」解释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
「反正拨乱」示句
向不遇~之主,曾何以措其筋力与韬钤,载其刀笔与喉舌,使祭则与,食则血。★唐·杜甫《朝享太庙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