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负薪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人。他家境贫寒,但为人勤劳善良,每天都会上山砍柴维持生计。尽管生活艰辛,阿诚却始终乐观面对,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改变命运。
一天清晨,阿诚像往常一样背着空篓子上山。冬天的寒风刺骨,他穿的棉衣早已破旧不堪,无法抵御严寒。为了保暖,他灵机一动,把自己唯一的一件皮袄翻过来穿,让毛茸茸的一面贴着身体,这样果然感觉暖和了许多。然而,由于匆忙赶路,他没注意到皮袄的外层已经被树枝刮出了几道口子。
到了山上,阿诚开始专心砍柴。他挥舞斧头时格外卖力,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休息间隙,他才发现自己的皮袄因为反着穿,不仅磨损严重,还被柴火划出了更多的裂痕。一位路过的老樵夫看到后忍不住提醒他说:“小伙子,你这叫‘反裘负薪’啊!把贵重的东西反过来用,只会让它更快损坏。”
阿诚听后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他感激地向老樵夫道谢,并说道:“谢谢您的指点,我以后一定注意。不过,我现在只能这样凑合着用,毕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老樵夫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块粗布递给阿诚,说:“这是我年轻时用剩的布料,虽然粗糙,但结实耐用。你可以用来修补你的皮袄,至少还能撑一段时间。”
阿诚接过布料,眼眶湿润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同时也要珍惜现有的资源,不再盲目浪费。从那天起,他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衣物,还通过勤俭节约积攒了一些钱,最终买了一件新皮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反裘负薪”虽然看似是一种权宜之计,但如果长期忽视问题的本质,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只有脚踏实地、珍惜当下,才能真正改善生活。
反
裘
负
薪
「反裘负薪」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反裘负薪」解释
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反裘负薪」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