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行权
在一座古老的小城里,有一位名叫李怀的年轻人。他自幼聪慧过人,熟读诗书,尤其对成语典故颇有研究。然而,他性格执拗,凡事都按照规矩行事,从不肯变通。村里人都说他“死板”,但李怀却认为守正才能成事。
一天,小城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田地干裂,庄稼枯萎,百姓苦不堪言。县令召集全城有识之士商议对策,大家纷纷提议开挖水渠引河水灌溉。然而,当他们实地考察时发现,唯一可用的水源被一座高山阻隔,要绕过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此刻每一刻的拖延都可能导致更多人挨饿。
李怀也参与其中,他提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方案:依照古法修建蓄水池,逐步积累雨水以缓解灾情。然而,他的方法虽稳妥,却远水解不了近渴。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一位年长的村民叹道:“或许我们需要‘反经行权’,才能渡过难关。”
这句话点醒了李怀。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固执,意识到在这种危急关头,必须灵活应变。经过深思熟虑,他大胆建议炸开山体的一部分,将河流改道直接引入农田。这一计划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山崩或洪水,但却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最终,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李怀亲自监督工程实施。虽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凭借智慧与勇气,他们成功完成了任务。清澈的河水奔涌而至,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也拯救了濒临绝望的百姓。
事后,李怀感慨万分。他终于明白,“反经行权”并非背离原则,而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非常手段达成目标。从此,他不再拘泥于教条,而是学会了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成为了受人敬仰的智者。
反
经
行
权
「反经行权」出处
《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反经行权」解释
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反经行权」示句
而今客居数千里之外,只得~,目下图个伴寂寥之计,他日娶了正妻,遣还了他亦无不可。★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