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文缛节

在一座古老的小镇上,流传着一种独特的传统——每年的春分时节,镇上的居民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仪式,名为“繁文缛节”。这个仪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其规则复杂、流程繁琐,甚至连最年长的老人都未必能完全记住所有细节。然而,这项传统却被视为维系小镇和谐与繁荣的重要纽带。

今年的仪式由年轻的书生李安负责主持。他自幼聪慧过人,对古籍和礼仪颇有研究,因此被推选为仪式的主事人。起初,李安满怀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但当他翻开那本厚重的《繁文缛节手册》时,才发现事情远比想象中困难。手册里详细记载了仪式的每一步骤:从清晨如何摆放供品,到正午敲钟的具体次数,再到傍晚点燃蜡烛的顺序,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准无误。

随着时间的临近,李安心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不仅需要协调参与仪式的几十位村民,还要应对一些突发状况。比如,有位老人坚持按照百年前的做法调整祭坛位置;还有几位年轻人抱怨这些规矩太过陈旧,不愿配合。面对种种挑战,李安开始怀疑,这样的“繁文缛节”是否真的有意义。

就在仪式当天的清晨,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眼看暴雨将至。村民们慌乱起来,有人提议取消仪式,也有人主张草草了事。这时,李安站了出来,他高声说道:“我们坚守的不是繁琐的形式,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无论风雨,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能完成这场仪式!”他的坚定感染了所有人,大家齐心协力,在雨中完成了仪式。

当最后一道程序结束时,雨停了,一道彩虹横跨天际。村民们欢呼雀跃,而李安则默默合上《繁文缛节手册》,露出了释然的笑容。他终于明白,“繁文缛节”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形式本身,而在于它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那份共同守护传统的决心。

fán
wén
jié

「繁文缛节」出处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繁文缛节」解释

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繁文缛节」示句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以及唠叨的碎话。★鲁迅《坟·看镜有感》
上一篇:反败为胜
下一篇:繁弦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