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文末节
在一座古老的小镇上,流传着一种独特的传统——每年春分时节,镇上的居民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仪式,名为“繁文末节”。据说,这仪式是为了纪念先祖们用复杂而细致的礼节化解了一场灾难。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礼仪变得越来越繁琐,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今年的仪式主持人是年轻的书生李安。他从小聪明过人,却对这种冗长复杂的规矩毫无兴趣。在他看来,这些所谓的“繁文末节”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但作为家族长子,他不得不承担起主持的责任。
仪式当天,整个小镇热闹非凡。人们穿着华丽的服饰,按照古老的规定一步步进行:敬茶、叩拜、诵读祭文……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稍有差池便会被视为不敬。李安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忙碌的人群,心中暗自叹息:“难道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形式吗?”
就在仪式进行到一半时,一个突发状况打破了沉闷的氛围。一位年迈的老人突然晕倒,众人纷纷围了上去。原本井然有序的队伍瞬间乱成一团。李安心急如焚,赶忙跳下高台,指挥大家将老人抬到阴凉处休息,并派人去请医生。
经过短暂的混乱,老人渐渐恢复了意识。他睁开眼睛,看着周围关切的人们,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谢谢你们,”他说,“其实,我早就觉得这些繁文缛节太累赘了。如果能多一些真心实意,少一些表面功夫,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李安和在场的所有人。从那以后,小镇的仪式开始简化,只保留了最核心的部分,而更多的时间则用来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他们终于明白,“繁文末节”虽然重要,但真正的意义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真诚。
繁
文
末
节
「繁文末节」出处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繁文末节」解释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末节」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