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出多门

在一个古老的王国里,法律本应是至高无上的准则,然而这个国家却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混乱之中。由于历代国王和大臣们各自颁布了许多相互矛盾的法令,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了“法出多门”的局面。百姓们无所适从,不知道该遵守哪一条法律,官员们也常常因为解释不同而争论不休。

一天,一位名叫李安的年轻人被传唤到官府。他是一名普通的农夫,因为自己的田地与邻居发生了纠纷。按照前任国王的法令,土地归属需要依据祖上传下来的地契;但现任国王新颁布的法令又规定,所有土地争议必须通过村长调解解决。李安手持地契,满怀信心地来到官府,却被告知要先去找村长裁决。

李安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于村长。然而,当村长翻阅相关文件时,却发现另一条更早的法令明确规定:涉及边界问题的土地纠纷,需由地方官员亲自丈量确认。于是,村长将此事推回给官府。就这样,李安在官府和村长之间来回奔波,时间过去了数月,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最终,李安心生一计。他请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学者为他出谋划策。老学者了解情况后叹道:“‘法出多门’只会让百姓受苦,唯有统一法律才能还大家一个公道。”随后,他建议李安写一份详细的陈情书,并联合其他同样深受困扰的村民一起向国王请愿。

李安听从了老学者的建议,召集了几十名有类似遭遇的村民共同起草了一份请愿书,请求国王废除那些互相冲突的旧法令,制定一部清晰、统一的新法典。这份请愿书很快引起了国王的注意。经过深思熟虑,国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下令成立专门的委员会,重新梳理全国的法律法规,力求做到简明公正。

几年后,新的法典终于颁布,取代了过去繁杂且自相矛盾的法令。从此,这个王国恢复了秩序,百姓们再也不用为无法理解的法律而苦恼。“法出多门”的教训,也让所有人明白了法治的重要性——只有统一明确的规则,才能真正维护公平与正义。

chū
duō
mén

「法出多门」出处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贲传》或正刑于外则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

「法出多门」解释

门门径。指各部门各自为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统一,无从执行。

「法出多门」示句

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上一篇:罚不责众
下一篇:法出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