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植穿冠
在古代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李远的年轻人。他天资聪颖,却因家境贫寒,只能靠砍柴为生。尽管生活艰难,但他心中始终怀揣着读书求学的梦想。每天清晨,他都会早早起床,在山上一边砍柴,一边默背从村塾偷听来的诗句。
有一天,李远正在山中劳作,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倒在地上,身旁还散落着几卷古籍。李远急忙跑过去扶起老者,发现他脸色苍白,似乎饿得体力不支。李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带的干粮递给老者,并帮他收拾好书籍。
老者感激地看着李远,说道:“年轻人,你心地善良,将来必有大作为。这些书是我毕生所学,如今我已无力保全,便赠予你吧。”李远推辞不过,最终收下了这些珍贵的典籍。从那以后,他白天砍柴养家,夜晚挑灯夜读,孜孜不倦地钻研书中的知识。
几年后,皇帝下旨开设科举考试,选拔天下英才。李远决定抓住这次机会改变命运。然而,当他穿着破旧的衣服走进考场时,引来了不少人的嘲笑。但李远毫不在意,只专注于答题。他的文章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尤其是引用了大量经典,令主考官拍案叫绝。
放榜之日,李远高中状元。消息传回山村,乡亲们都惊叹不已。而那位曾经资助他的老者,原来是一位隐居的大学士,也特意赶来祝贺。面对众人的称赞,李远谦逊地说:“我只是尽己所能,不敢懈怠。若非恩师赠书指点,又怎能有今日?”从此,“发植穿冠”的故事成为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佳话。
发
植
穿
冠
「发植穿冠」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发植穿冠」解释
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发植穿冠」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