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科打诨
在一座热闹非凡的小镇上,有个名叫阿发的年轻人。他生性幽默,喜欢用机智和诙谐逗乐大家,是镇上的“开心果”。一天,镇长宣布要举办一场才艺比赛,奖品是一坛珍贵的陈年老酒。消息传开后,全镇的人都跃跃欲试,而阿发也决定参加,准备用自己的拿手好戏——“发科打诨”来博得头筹。
比赛当天,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想看看谁能赢得这坛美酒。轮到阿发上场时,他穿着一身滑稽的衣服,头上还顶着一个歪斜的帽子,一出场就引得观众哄堂大笑。他开始表演各种即兴笑话,并模仿镇上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比如卖菜的大婶如何讨价还价、铁匠铺老板怎样挥舞锤子等。他的语言风趣,动作夸张,让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但就在阿发表演到高潮的时候,一位严肃的老学究站了起来,冷冷地说道:“你这些插科打诨的东西,不过是取悦庸众罢了,有什么真正的价值?”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阿发微微一笑,没有慌乱。他走到舞台中央,向老学究鞠了一躬,然后说:“先生说得对,我的确只是个小人物,无法与您这样的大学者相比。不过,如果生活少了欢笑,那岂不是像饭菜没了盐一样无味?我虽然不能教人读书写字,却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快乐。”
这一番话既巧妙又真诚,不仅化解了尴尬,还赢得了更多掌声。最终,评委们一致认为阿发的表演最能体现生活的乐趣,将那坛陈年老酒颁给了他。从此以后,阿发成了小镇的传奇人物,而“发科打诨”也不再被视为简单的耍宝,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平凡的日子里,为人们增添一抹亮色。
发
科
打
诨
「发科打诨」出处
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发科打诨」解释
以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引人发笑。
「发科打诨」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