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图强
在一座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名叫李远的年轻人。他家境贫寒,父母早逝,只留下一间破旧的小屋和几亩薄田。尽管生活艰难,但李远却从未放弃对未来的希望。他常常听到村里的老人讲起“发愤图强”这句成语,每次听到,他都会默默记在心里,并暗自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一天,村里来了一个游学的先生,开设了临时学堂,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虽然学费不高,但对于李远来说依然是个天文数字。他跑到先生面前,诚恳地说:“我没有钱交学费,但我愿意为您砍柴、挑水,用劳动换取学习的机会。”先生被他的决心打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以后,李远白天辛勤干活,晚上则挑灯夜读,从不懈怠。
几年过去了,李远不仅学会了识字,还掌握了各种经典书籍中的智慧。他开始意识到,仅仅靠耕种无法彻底摆脱贫困,于是决定离开家乡,去城里寻找更大的机会。初到城市时,他只能做些苦力活,但他始终坚持每天抽出时间学习新的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助一位商人解决了一道难题,得到了对方的赏识,从而进入商行工作。
在商行里,李远踏实肯干,又善于思考,很快便崭露头角。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进经营策略,为商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不久之后,他成为了商行的重要管理者。然而,李远并没有因此满足,他始终牢记“发愤图强”的精神,继续不断学习与进步。
多年后,李远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成功人士。他回到家乡,修建学校,资助贫困孩子读书,让更多的人能够像他一样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他站在新建的校舍前,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感慨地说道:“‘发愤图强’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也让我明白了奋斗的意义。只要心怀梦想并付诸行动,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发
愤
图
强
「发愤图强」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十七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发愤图强」解释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发愤图强」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