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缶锺惑
在一座偏远的小镇上,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成语——“二缶锺惑”。这个成语源自一则关于智慧与选择的故事,而镇上的居民们至今仍津津乐道。
从前,镇上有两位年轻人,阿石和阿木。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性格却截然不同。阿石聪明伶俐,喜欢思考问题;阿木则憨厚老实,更倾向于凭直觉行事。一天,他们听说山中的隐士拥有两口神奇的缶钟,一口能让人获得无尽财富,另一口却会带来厄运。为了改变命运,两人决定前往寻找这两口缶钟。
经过数日跋涉,他们终于找到了隐士的小屋。隐士微笑着拿出两口外观一模一样的缶钟,对两人说道:“你们只能各自选一口带走,但记住,一旦选定便无法更改。”阿石立刻开始仔细观察两口缶钟,试图从细节中找出差异。他反复掂量重量、敲击声音,甚至用放大镜检查表面纹理。然而,无论怎么研究,两口缶钟似乎都没有任何区别。
与此同时,阿木并没有做太多分析,而是闭上眼睛默默感受了一会儿。随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其中一口缶钟。阿石见状,更加焦虑,因为他始终无法确定哪一口才是正确的答案。最终,在时间快耗尽时,他随便挑了一口。
回到镇上后,两人迫不及待地打开缶钟。结果出乎意料:阿木选中的缶钟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里面装满了珍贵的宝石;而阿石的缶钟却只传来一阵低沉的嗡鸣声,什么也没有出现。面对这样的结局,阿石懊恼不已,而阿木却坦然一笑,说:“有时候,与其过度纠结,不如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从此,“二缶锺惑”成了小镇人常挂在嘴边的成语,提醒人们不要因过度犹豫而错失良机。而阿石也逐渐明白,人生的选择往往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果断行动并承担后果。
二
缶
锺
惑
「二缶锺惑」出处
《庄子·天地》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二缶锺惑」解释
指对缶和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
「二缶锺惑」示句
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沦陷,岂直~而已乎?★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