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家世代相传的书画店,店主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画家李伯。他的画作以山水为主题,笔触细腻,意境深远,在当地颇有名气。而更令人羡慕的是,他十岁的孙子小川似乎继承了爷爷的艺术天赋。
小川从小便在书画店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李伯挥毫泼墨时,小川总是安静地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爷爷如何运笔、调色。有时候,李伯会停下来讲解一些技巧,比如“用笔要如行云流水”,或者“留白比着墨更重要”。这些话虽然简单,却深深印在小川的心里。
一天,学校举办了一场绘画比赛,主题是“家乡的风景”。小川决定参加,但又担心自己技不如人。回家后,他忐忑地告诉了李伯。李伯听后哈哈大笑,说:“你每天看我画画,其实已经学会了很多。现在只需要大胆去尝试!”受到鼓励的小川拿起毛笔,开始认真构思自己的作品。
经过几天的努力,小川完成了一幅描绘小镇清晨的作品:薄雾笼罩下的石桥边,几只白鹭掠过水面,远处青山若隐若现。整幅画充满了灵动的气息。当这幅画在学校展出时,所有人都惊叹不已,最终它获得了第一名。
领奖那天,小川激动地跑回家,将奖状递给李伯。李伯欣慰地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孩子,这就是耳濡目染的力量啊!只要你愿意用心观察和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成为你的老师。”从那以后,小川更加勤奋地练习绘画,立志将来成为一名像爷爷一样的画家。
耳
濡
目
染
「耳濡目染」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耳濡目染」解释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耳濡目染」示句
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