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顺之年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住着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人,名叫李伯。李伯是村里最受尊敬的人之一,不仅因为他年纪大,更因为他总是能用智慧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有人说,李伯已经到了“耳顺之年”,无论听到什么话,都能平心静气地对待,从不与人争执。
一天,村里的两个年轻人阿强和小虎因为一块田地的归属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两人越说越激动,甚至差点动手。其他村民劝不住,只好请来了李伯。李伯听完双方的陈述后,并没有直接评判谁对谁错,而是微笑着说道:“你们俩都先冷静一下,不如陪我去河边走走吧。”
三人来到河边,李伯指着潺潺流水说道:“这河水虽然有时湍急,有时缓慢,但它始终向前流去,不会因为遇到石头就停滞不前。我们做人也是一样,不要被一时的怒气蒙蔽了双眼。”阿强和小虎听了若有所思,脸上的怒气渐渐消散。
接着,李伯又继续说道:“其实,这块地的归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们之间的友情和邻里关系。如果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那才是真正的损失。”这一番话让阿强和小虎恍然大悟,他们互相道歉,最终决定共同耕种那块地。
回到村里后,大家纷纷称赞李伯的智慧。有人问他为何总能如此淡定,李伯笑了笑说:“人到了我这个岁数,见的事情多了,也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纷扰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宽容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从此以后,“耳顺之年”的故事在村里流传开来,人们都以李伯为榜样,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包容。
耳
顺
之
年
「耳顺之年」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耳顺之年」解释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耳顺之年」示句
至乎~,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