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个名叫柳青的年轻女子。她聪明善良,与丈夫李诚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夺走了李诚的生命,只留下柳青和年迈的婆婆相依为命。
失去丈夫后,柳青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田地荒废,家中粮食所剩无几,母女俩常常饿得头晕眼花。有一天,村里的富商王老爷派人来提亲,表示愿意娶柳青为妾,并承诺让她和婆婆衣食无忧。面对这样的提议,柳青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她知道,如果接受这门亲事,自己和婆婆将不再挨饿;但她也明白,“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是自幼受教的道理,她绝不能为了温饱而背叛对亡夫的誓言。
夜晚,月光洒满庭院,柳青坐在破旧的木门前沉思。婆婆看出了她的挣扎,拄着拐杖走到她身边,轻声说道:“孩子,娘知道你心里苦,可咱们做人要有骨气。你若觉得违背良心,就不要勉强。娘宁可跟着你一起挨饿,也不愿看你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听到婆婆的话,柳青泪如雨下,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第二天,柳青谢绝了王老爷的好意,决定靠自己的双手谋生。她开始编织草鞋、采摘野菜,甚至帮邻村的人洗衣干活,挣取微薄的收入。虽然日子依旧艰苦,但她内心坦然,每晚都能安心入睡。渐渐地,她的坚韧打动了村民们,大家纷纷伸出援手,送些米粮或布匹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几年后,柳青凭借勤劳和智慧开了一家小店铺,不仅养活了婆婆,还资助了许多同样贫困的人。她的故事传遍四方,成为人们口中的典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在柳青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真正的尊严,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坚守内心的准则。
饿
死
事
小
,
失
节
事
大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出处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解释
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