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莩遍野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庄里,人们过着平静而简朴的生活。这个村庄四面环山,土地肥沃,村民们依靠耕种为生。然而,有一年天公不作美,整整一个夏季都没有下过一滴雨。干旱让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粮食颗粒无收。到了秋天,村子里的粮仓已经空空如也,饥饿开始笼罩整个村庄。
随着时间推移,情况愈发严重。村里的老人、孩子和妇女最先感受到饥饿的威胁。起初,大家还能靠着野菜和树皮勉强充饥,但很快连这些资源也耗尽了。村外的大路上,逃荒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们带着仅剩的一点行李,拖着虚弱的身体四处寻找食物。然而,周围的村庄同样遭受了旱灾,根本无人能够伸出援手。
一天清晨,一位年轻的农夫李安站在自家门前,看着满目疮痍的田野,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的母亲因为长期缺乏食物已经卧床不起,而他唯一的妹妹瘦得皮包骨头,眼神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李安心痛不已,却又无计可施。“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看着亲人饿死吗?”他喃喃自语。
就在此时,一名衣衫褴褛的僧人路过村庄。他敲响了每家每户的门,告诉大家:“灾难当前,唯有团结才能渡过难关。”僧人建议村民们集合所有剩余的食物,共同分配,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活下来。虽然有些人犹豫不决,但在李安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相信僧人的话。最终,大家把各自藏着的最后一点粮食拿出来,煮成了一锅稀粥。
这锅粥虽少,却救了村民们的命。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们的互助精神。后来,一场迟来的秋雨终于降临,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次年春天,当新苗破土而出时,村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对困境,只有齐心协力,才有可能迎来希望的曙光。
从那以后,“饿莩遍野”的惨状成了村民们永远铭记的教训,而那段共度艰难岁月的经历,则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
饿
莩
遍
野
「饿莩遍野」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饿莩遍野」解释
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饿莩遍野」示句
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