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嗟叱咤
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有一个名叫李威的将军。他身材魁梧,目光如炬,麾下的士兵无不敬畏他的威名。然而,真正让众人称颂的,并非他过人的武艺,而是他临危不乱、运筹帷幄的气度。
某一年,边疆战事骤起,敌军突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数座城池。消息传回朝廷时,满朝文武皆惊慌失措。皇帝急召李威入宫商议对策。面对群臣的议论纷纷,李威却神色自若,只用一句“咄嗟叱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无论局势多么危急,他都有信心扭转乾坤。
次日清晨,李威率精锐部队奔赴前线。敌军士气正盛,而己方士兵因连败而士气低落。李威站在高台上,环视四周,厉声喝道:“吾等身为国之栋梁,岂能因一时挫折便丧胆?今日之战,若退一步,便是辱没先祖!”这一吼如同雷霆炸响,瞬间点燃了士兵们的斗志。
战斗打响后,李威亲自披甲上阵,指挥若定。他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又故意派出小股部队佯装撤退,引诱敌军深入险地。当敌军进入包围圈时,他一声令下,伏兵四起,杀声震天。仅仅半日,敌军主力被彻底击溃,残余部队仓皇逃窜。
凯旋归来后,百姓夹道欢迎,赞颂李威为“护国神将”。而李威只是淡然一笑,说道:“战场之上,胜负不过瞬息之间。所谓‘咄嗟叱咤’,不过是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罢了。”从此,“咄嗟叱咤”不仅成为形容豪迈气势的成语,更化作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心中代代相传。
咄
嗟
叱
咤
「咄嗟叱咤」出处
宋·苏辙《三国论》昔者项籍有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
「咄嗟叱咤」解释
咄嗟、叱咤发怒时大声呵叱、吆喝。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
「咄嗟叱咤」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