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多舌

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轻人。阿福心地善良,但有个毛病——他特别爱说话,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村里人都知道他的这个特点,有时候觉得他热情可爱,但更多时候却因为他“多嘴多舌”而感到头疼。

一天,村长召集大家开会,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我们村今年丰收在望,但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必须选出一名守粮人,负责看护粮仓。”村民们议论纷纷,谁也没想到,阿福竟然主动举手报名了。“我愿意当守粮人!我可以保证一粒米都不会少!”阿福拍着胸脯说道。尽管有人担心他的性格不适合这份工作,但最终还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第一天晚上,阿福坐在粮仓门口,精神抖擞。可没过多久,他就觉得无聊透顶。这时,一只野猫悄悄靠近粮仓,被阿福发现了。他立刻跳起来喊道:“喂!你这小偷,想偷我们的粮食?快滚开!”野猫吓得撒腿就跑,而阿福则得意洋洋地跟旁边的村民炫耀:“瞧瞧,要不是我机警,这粮食早就被偷走了!”

第二天清晨,村里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一位老奶奶丢了她养的鸡,正在四处寻找。阿福听到后,立刻插嘴道:“哦,我知道!昨天傍晚我看见隔壁王婶家的狗追着一只鸡跑,肯定是她家的狗干的好事!”话音刚落,王婶气冲冲地跑过来反驳:“胡说八道!我家的狗从来不碰鸡,你别乱传谣言!”两人争执不休,引得整个村子都不得安宁。

到了第三天,更大的麻烦来了。邻村的人误以为阿福泄露了他们的秘密计划,派人来质问村长。原来,阿福前几天无意间听到了一些关于邻村买卖土地的消息,便随口告诉了几个朋友。结果这些消息越传越广,甚至引发了误会和矛盾。村长无奈地叹气:“阿福啊,你这张嘴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看来守粮人的位置还是换人吧。”

经过这次教训,阿福终于意识到自己“多嘴多舌”的问题。他决心改掉这个坏习惯,学会三思而后言。渐渐地,村民们发现阿福变得沉稳了许多,也开始重新信任他。而阿福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语言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带来温暖,用得不好则可能伤人伤己。

duō
zuǐ
duō
shè

「多嘴多舌」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

「多嘴多舌」解释

很多嘴,很多舌头。形容到处插嘴,搬弄是非。

「多嘴多舌」示句

须要听两位头领哥哥的言语号令,亦不许你胡言乱语,~。★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
上一篇:多嘴献浅
下一篇:多鱼之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