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历年稔
在一座古老的村庄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多历年稔”的故事。这个村庄坐落在群山环抱之间,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村民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然而,这片富饶的土地并非一开始就如此丰饶,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和无数的努力才换来了如今的丰收景象。
从前,这里曾是一片贫瘠之地。田地里的庄稼总是长不好,春天播种下去,秋天却收获寥寥。村里的老人常说:“要想改变这一切,需要‘多历年稔’。”意思是只有经历多年的辛勤劳作,才能让土地焕发生机,迎来真正的丰收。但年轻人听了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只要找到某种秘诀或捷径,就能迅速改变现状。
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位游方道士。他自称懂得改良土壤的方法,于是村民们纷纷向他请教。道士看了看田地,又观察了周围的环境,最后说道:“你们的土地缺少滋养,需要用时间去修复。没有速成的办法,唯有坚持施肥、翻土、引水灌溉,并耐心等待多年之后,才会看到成效。”听到这话,许多人感到失望,但也有一些人决定试一试。
这些坚持下来的村民开始日复一日地忙碌起来。他们用牛粪和草木灰制成肥料撒入田中;挖沟渠将远处的溪水引入农田;还在冬季种上绿肥作物,以便增加土壤的养分。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虽然收成有所改善,但离真正的丰收还差得很远。有些人忍不住放弃了,但更多的人选择继续坚守。
终于,在第七个年头,奇迹发生了。那一年,稻谷金黄饱满,麦浪滚滚如潮,整个村庄沉浸在喜悦之中。大家这才明白,“多历年稔”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信念——它教会人们如何通过不懈努力与时间的力量创造奇迹。
从此以后,“多历年稔”成了这个村庄的座右铭。每当遇到困难时,村民们都会想起这段历史,提醒自己: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季节。
多
历
年
稔
「多历年稔」出处
南朝·梁·武帝《责贺琛敕》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多历年稔。”
「多历年稔」解释
指历时久长。
「多历年稔」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