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愁多病
在一座宁静的江南小镇上,住着一位名叫婉清的年轻女子。她生得眉目如画,举止温婉,却因自幼体弱多病,总是带着一丝忧郁的气质。镇上的人都说她“多愁多病”,仿佛这四个字早已成为她的代名词。
婉清喜欢独自坐在庭院中的老槐树下,手捧一本诗词集,低声吟诵。她的身体不允许她做太多剧烈活动,于是读书便成了她最大的慰藉。然而,每当读到那些描写离别、相思或悲秋的句子时,她总会忍不住潸然泪下。有人说她太过敏感,可她却觉得,正是因为生命短暂,才更应该用心感受每一丝情感。
一天傍晚,天空飘起了细雨,婉清撑着一把油纸伞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中。忽然,她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从远处传来,那旋律哀而不伤,仿佛诉说着某种深藏心底的故事。循着声音,她来到了一座破旧的桥边,只见一个年轻的男子正倚栏吹奏竹笛。他的衣衫虽简朴,却难掩其俊逸风采。
两人目光相遇,彼此都愣了一下。男子微微一笑,向婉清点头致意,并解释道:“这是我为故去的母亲所作的曲子,希望能用音乐寄托思念。”婉清听后,心中泛起涟漪,她终于明白,原来世上还有人与自己一样,懂得将悲伤化为美丽的表达方式。
从那以后,婉清和男子渐渐熟络起来。他们一起讨论诗词,一起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男子教会了婉清如何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婉清则让男子重新拾起对未来的希望。虽然婉清的身体依旧羸弱,但她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多,那份“多愁”似乎也悄然消散了些许。
多年后,当人们再次提起婉清时,不再只说她“多愁多病”,而是称赞她是一位坚强又温柔的女子。而那位男子,则成了陪伴她走过余生的挚爱伴侣。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动人的诗,在小镇上传颂了很久很久。
多
愁
多
病
「多愁多病」出处
宋·柳永《倾杯词》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看。”
「多愁多病」解释
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
「多愁多病」示句
我是个~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