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腹之言
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李淳的年轻人。他自幼聪慧过人,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进学堂读书。尽管如此,他每日都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听路过学者讲学,渐渐积累了不少知识。然而,李淳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心中有许多想法却难以表达出来。
一天,村里来了个游方道士,据说能解人心中的困惑。李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拜访了这位道士。道士见他眉宇间透着一股郁结之气,便问道:“年轻人,你似乎有话想说,却又不知如何开口?”李淳点点头,低声说道:“我确实有很多话藏在心里,但总觉得无人愿意倾听。”
道士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镜递给李淳,说:“这是一面‘顿腹之镜’,它可以帮助你把埋藏心底的话化为行动和语言。不过,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你自己。”李淳接过铜镜,半信半疑地回到家中。
当晚,李淳对着铜镜静坐良久,终于鼓起勇气对自己说道:“我要改变!不能再让这些话语憋在肚子里!”第二天,他主动找到村长,提出了改善灌溉系统的想法。过去,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建议不会被采纳,所以选择沉默。没想到,这次村长认真听取了他的意见,并安排村民一起实施。
几个月后,新的灌溉系统建成,庄稼获得了丰收,村民们纷纷称赞李淳的智慧。而李淳也逐渐变得自信起来,开始大胆与人交流。他明白了,那些藏在心底的话,只有勇敢地说出来,才能成为现实。
从此,“顿腹之言”成了村里流传的一句谚语,提醒人们不要将重要的想法深埋心底,而是要勇于表达,付诸实践。
顿
腹
之
言
「顿腹之言」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顿腹之言」解释
犹言肺腑之言。
「顿腹之言」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