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纲振纪

在古代的一个小国里,朝廷纲纪废弛,官员腐败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年轻的皇帝刚刚登基,面对混乱的局面感到束手无策。他深知若不能“顿纲振纪”,国家将难以为继。于是,他召集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李尚书,希望他能辅佐自己整顿朝政。

李尚书年逾花甲,但目光炯炯有神。他沉思片刻后对皇帝说道:“陛下,要顿纲振纪,首先需从上至下肃清风气。只有严明法度、惩治贪腐,才能让百官有所畏惧,让百姓重拾信心。”皇帝点头称是,并授予李尚书全权处理此事。

第二天,李尚书便颁布了一系列铁腕政策。他命令所有官员必须公开财产,并设立举报箱接受民众监督。同时,他还亲自巡查各地,一旦发现贪污行为,无论职位高低,一律依法严惩。起初,许多官员心存侥幸,认为这只是新帝登基的“一阵风”。然而,当几名高官因贪腐被罢免甚至流放时,整个朝廷为之震动。

除了严惩腐败,李尚书还注重恢复朝廷的礼仪和制度。他重新修订了律法,明确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并通过考核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担任要职。一时间,朝廷上下焕然一新,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百姓也逐渐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几年后,这个曾经混乱不堪的小国终于恢复了繁荣稳定。皇帝站在宫殿前,看着井然有序的街道和安居乐业的百姓,感慨地对李尚书说道:“多亏您的努力,我们才能‘顿纲振纪’,使国家重新走上正轨。”李尚书微微一笑,回答道:“这是陛下的英明决策与全体臣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啊!”

从此,“顿纲振纪”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提醒着每一代执政者:唯有以身作则、整饬纲纪,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dùn
gāng
zhèn

「顿纲振纪」出处

《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胡三省注顿,谓整顿。”

「顿纲振纪」解释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顿纲振纪」示句

上一篇:顿学累功
下一篇:顿足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