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鼓簧

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尤其喜欢读书和弹奏乐器。他的琴艺在当地小有名气,每当他拨动琴弦时,总会吸引许多人驻足聆听。然而,阿诚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有些骄傲,总觉得自己才华横溢,无人能及。

一天,阿诚带着自己的古琴来到村外的一片草地上练习新曲子。他坐在一棵大树下,开始专注地弹奏起来。悠扬的琴声飘荡在空气中,仿佛连鸟儿都为之停下了歌唱。就在这时,一头正在不远处吃草的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过来,站在离阿诚不远的地方继续啃食青草。

看到这头牛似乎对他的琴声毫无反应,阿诚心里顿时生出几分不悦。“难道我的琴声不足以打动你吗?”他心想,“我可是村里最出色的琴师啊!”于是,他决定用更复杂、更高难度的曲目来征服这头“不懂欣赏”的牛。他调整了姿势,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拨动琴弦,将自己最拿手的乐章演绎得淋漓尽致。

然而,无论琴声多么美妙,老黄牛依旧只是低头吃草,偶尔抬起头看看远方,完全没有被琴声感染的样子。阿诚终于忍不住了,放下琴跑到牛面前大声问道:“喂!你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琴声?为什么一点都不感动?”

老黄牛抬起头,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仿佛在说:“你的琴声确实很好听,但我是牛啊,又不是人类,怎么会懂得这些呢?”阿诚愣住了,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有多么可笑。他试图向一头牛展示人类的艺术,却忘记了对方根本无法理解。

从那以后,阿诚变得更加谦逊。他明白了,艺术虽美,但也需要找到合适的听众;而做人不能盲目自大,否则只会像“对牛鼓簧”一样,白白浪费力气。

duì
niú
huáng

「对牛鼓簧」出处

《庄子·齐物论》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对牛鼓簧」解释

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超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对牛鼓簧」示句

上一篇:对答如流
下一篇:对景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