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齑画粥
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范仲淹的少年,他自幼家境贫寒,但志向远大。为了求学,他独自来到一座寺庙中苦读。由于生活拮据,他的饮食极为简单,每天只能煮一锅稀粥,待粥冷却后凝结成块,再用刀切成四份,早晚各吃两块充饥。这便是“断齑画粥”故事的开端。
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范仲淹已经在庙里的破旧书桌前埋头读书了。他手边放着一块咸菜疙瘩和一碗冰冷的粥块。虽然食物粗陋,但他毫不在意,只想着多背诵几句经典文章。这时,一位同窗好友前来拜访,看到他的生活状况不禁感叹道:“仲淹兄,你如此刻苦,却连顿像样的饭菜都没有,为何不去寻求些资助呢?”
范仲淹微微一笑,说道:“我虽贫困,但精神富足。若因贪图安逸而荒废学业,那才是真正的贫穷。如今,我能以‘断齑画粥’填饱肚子,已足够支撑我追求学问。古人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我的目标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又岂会因眼前的困顿退缩?”
好友听后深受感动,回去后将范仲淹的事迹告诉了更多的人。渐渐地,人们都被他的坚韧与执着所打动。后来,范仲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并成为一代名臣,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断齑画粥”不仅是一种节俭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不畏艰难、专注目标的精神象征。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心怀梦想并坚持不懈,终能成就一番事业。
断
齑
画
粥
「断齑画粥」出处
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断齑画粥」解释
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
「断齑画粥」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