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脰决腹
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烽烟四起。一个小国名为青川,夹在两大强国之间,处境岌岌可危。青川虽小,却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名叫李怀山。他为人刚正不阿,深得百姓爱戴,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
一天,敌国派遣使者前来,要求青川献出一半的土地以换取短暂的和平。国王犹豫不决,召集群臣商议。众臣大多主张妥协,唯有李怀山站出来反对:“大王,若今日割地求和,明日敌人必将变本加厉!青川虽小,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未必不能守住家园。”然而,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国王最终选择了屈服。
李怀山痛心疾首,认为自己身为臣子,未能尽到保护国家的责任。他回到家中,对家人说道:“我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如今国难当头,我岂能苟且偷生?”当晚,他写下一纸遗书,表明自己的决心,并希望后人铭记:宁断脰决腹,也不愿看到国土沦丧。
第二天清晨,李怀山独自来到宫殿前,跪地叩首三次,然后拔剑自刎。他的鲜血染红了台阶,也震撼了所有目睹这一幕的人。百姓听闻此事,无不悲愤交加,纷纷自发组织起来,为保卫家园而战。
李怀山的牺牲唤醒了青川人民的斗志,他们同仇敌忾,最终击退了敌军。虽然这场胜利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李怀山的精神永远铭刻在青川的历史中。“断脰决腹”成为忠诚与勇气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永不放弃。
断
脰
决
腹
「断脰决腹」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断脰决腹」解释
脰颈;决破。杀掉头,剖开腹。形容惨烈的死难。
「断脰决腹」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