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政病民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名为清河的小国。这个国家原本山清水秀,百姓安居乐业,但自从新王继位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新王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任由一些奸佞小人掌控大权。这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加重赋税,甚至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其中,最令人痛恨的是一个名叫李庸的大臣。他表面上对国王阿谀奉承,暗地里却与地方豪强勾结,垄断粮食和盐铁贸易,从中牟取暴利。每到灾年,他不仅不救济灾民,反而趁机抬高物价,导致无数家庭流离失所。他的行为正应了那句成语“蠹政病民”,成为整个国家衰败的根源。
然而,在这片乌云密布的土地上,仍有一些人选择站出来反抗。一位年轻的书生柳青,目睹乡亲们因饥荒而饿死街头,毅然决定揭露李庸的罪行。他化名潜入李府,收集了大量的账本和证据,然后将这些材料秘密呈交给邻国的一位贤明君主,希望借助外力扳倒这个蛀虫。
消息传开后,引起了轩然大波。邻国派使者前来质问清河国,要求严惩贪官污吏。面对强大的压力,清河国王不得不下令彻查此案。最终,李庸及其党羽被绳之以法,百姓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宁。
故事的最后,柳青回到家乡,继续教书育人。他告诉学生们:“为官者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若只顾私利,则必成‘蠹政病民’之祸。”从此,“蠹政病民”四个字也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提醒着后世要警惕那些危害国家、残害百姓的行为。
蠹
政
病
民
「蠹政病民」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蠹政病民」解释
桅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政病民」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