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其是
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个名叫阿远的年轻人。他性格孤僻,不喜与人交往,常常独自一人上山砍柴或下河捕鱼。村里人都说他怪异,但他却有自己的坚持。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不必随波逐流,也不必迎合他人。这种想法让他始终“独行其是”,但也因此少有人理解他。
有一天,阿远听村里的老人说起,在村子后山深处有一片传说中的竹林,那里生长着一种罕见的药材,可以治愈百病。然而,这片竹林被迷雾笼罩,许多试图寻找的人都迷失了方向,最终无功而返。村民们对这个传说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无稽之谈。但阿远却暗暗记下了这件事,他决定亲自去探查真相。
第二天清晨,阿远带上干粮和工具,独自踏上了通往后山的小路。一路上,荆棘丛生,山路崎岖,但他毫不退缩。当他进入那片常年被浓雾覆盖的区域时,四周变得寂静无声,连鸟鸣都消失了。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定地向前走,凭借直觉和观察力辨别方向。
经过整整一天的跋涉,阿远终于找到了那片传说中的竹林。这里的竹子高耸入云,翠绿欲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香气。他发现了一株奇特的植物,外形像莲花却又散发出淡淡的荧光。这正是老人们口中的神药!阿远小心翼翼地将其采下,并用布包裹好。
回到村庄后,阿远将药材交给了村里一位生病的老人。不出几日,老人的身体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村民们震惊之余,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总是独来独往的年轻人。他们问阿远为何敢冒险前往竹林,他只是淡淡一笑:“我只做我认为对的事,别人怎么看并不重要。”
从那以后,虽然阿远依旧独行其是,但他的行为赢得了村民的尊重。而他明白,无论是否被人理解,只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独
行
其
是
「独行其是」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独行其是」解释
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独行其是」示句
杨嗣昌见他往往不受军令,~,也明白他心中不服,决心拿他开刀”,替别人做个榜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