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种子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名叫阿文的少年。阿文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但他们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总是叮嘱阿文:“你是我们家的‘读书种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尽管生活艰难,但阿文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阿文就背着破旧的书包,翻过几座山岭去村里的小学上课。学校条件简陋,只有一间土坯房和几名老师,但阿文却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每一滴知识的甘露。他最喜欢语文课,因为那些故事让他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广阔与精彩。放学后,别的孩子都去玩耍了,而阿文则会坐在家门口的大槐树下,捧着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有时候,母亲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粥,看着瘦弱的儿子不禁红了眼眶:“娃啊,苦了你了。”阿文却笑着说:“娘,这不算什么,我以后要考大学,带你们去看更远的地方!”
然而,困难并没有因此放过这个家庭。一次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农田,也摧毁了阿文继续求学的希望。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阿文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到镇上的砖窑打工。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他仍然坚持利用零碎时间看书。夜晚,当工棚里的其他人都睡熟了,阿文便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偷偷翻阅从旧书店买来的二手教材。
几年后,阿文终于攒够了一笔钱,决定重新报考高中。他白天工作,晚上复习,常常熬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二次尝试时,他成功考入了县城的重点中学。消息传回村里,乡亲们都为他感到骄傲。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坚持下来,阿文回答道:“因为我记得爹娘的话,我是家里的‘读书种子’,无论多难,都不能让这颗种子枯萎。”
多年之后,阿文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帮助家乡修建了许多基础设施。每当有人提起他的成就时,他总会谦虚地说:“我只是尽了一个‘读书种子’的责任,把根扎深,把枝叶伸展向天空。”
读
书
种
子
「读书种子」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读书种子」解释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书种子」示句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绝矣。★《明史·方孝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