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而铸锥
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边境常年战乱不断。赵国有一位名叫李震的年轻将领,他骁勇善战,但性格急躁,总喜欢在战场上凭一时意气行事。一次,赵国与秦国交锋,李震率军出征,却因轻敌冒进而中了埋伏,损失惨重。回到都城后,他被削去官职,贬为平民。
失去一切的李震心灰意冷,整日借酒消愁。一天,他在集市闲逛时,看到一位老铁匠正在打造农具。老铁匠手法娴熟,每一锤都精准有力,仿佛赋予了钢铁新的生命。李震不禁驻足观看,并随口问道:“老人家,您为何能如此专注?”老铁匠抬头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凡事需未雨绸缪,若等到用时才准备,岂不晚矣?就像这锄头,若非提前铸好,田地荒芜,百姓怎能有粮可食?”
李震听后,心中一震。他想起自己当初在战场上的鲁莽行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失败,正是因为缺乏长远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从此,他告别懒散的生活,开始潜心学习兵法,研究战略,同时锻炼体魄,提升武艺。几年下来,他不仅精通各种战术,还学会了冷静分析局势。
几年后,秦国再次进犯赵国。此时,赵王已无人可用,只好重新启用李震。这一次,李震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带领军队稳扎稳打,以逸待劳。他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诱敌深入,最终大败秦军,保住了赵国的安宁。
战后,有人问李震成功的秘诀,他微微一笑,说:“斗而铸锥,其可及乎?只有事先做好准备,才能临危不乱。”从此,“斗而铸锥”成为警示后人的成语,提醒人们凡事要早作打算,切勿临时抱佛脚。
斗
而
铸
锥
「斗而铸锥」出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
「斗而铸锥」解释
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
「斗而铸锥」示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