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烘先生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位被人称为“冬烘先生”的老学究。他姓王,名德厚,因为常年穿着一件旧棉袍,即使在春天也舍不得脱下,所以村里的孩子们背地里喊他“冬烘先生”。其实,这并不是恶意的嘲讽,而是因为他那件棉袍看起来总是鼓鼓囊囊、暖烘烘的,与他的性格一样温和。

王先生是村里唯一读过书的人,年轻时曾到县城考取功名,但屡试不中,最后只好回到家乡以教书为生。他在自家院子里开了一间私塾,专门教村里的孩子识字读书。虽然学问不算高深,但他对每个学生都非常耐心,从不因家境贫寒而区别对待。正因为如此,村民们都尊敬他。

有一天,一个外乡来的商人路过村子,听说了这位“冬烘先生”,便想试探一下他的才学。商人找到王先生,问道:“王先生,我听闻您满腹经纶,不知能否解答我的疑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王先生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须,说道:“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无论对方身份高低,只要他们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应当虚心求教。”商人听了频频点头,又问:“那么如果遇见愚昧无知之人呢?”王先生哈哈大笑:“即便是看似愚昧之人,也可能教会我们宽容和谦逊啊!”

商人被王先生的智慧折服,临走前感慨道:“真没想到,您这样一位乡野先生竟有如此见识!看来‘冬烘先生’并非徒有虚名。”

从此以后,“冬烘先生”不再只是调侃,而成了一种敬称。而王先生依旧穿着他那件旧棉袍,默默守护着山村的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知识与善良。

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冬烘先生」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冬烘先生」解释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冬烘先生」示句

三家村的~,一年到头,一早到夜教村童。★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
上一篇:冬日夏云
下一篇:冬日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