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扇夏炉

在一个四季分明的小镇上,住着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人。他靠做手工扇子和小火炉为生。尽管生活平淡,但他有一颗热忱的心,总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手艺帮助别人。

冬天来了,寒风凛冽,镇上的人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阿诚制作的小火炉成了抢手货,大家都夸他的炉子既美观又实用。然而,当他拿出夏天做的扇子时,却无人问津。“谁会在冬天用扇子呢?”顾客笑着摇头。阿诚只能把这些扇子收起来,心里有些失落。

转眼到了夏天,烈日炙烤着大地,人们纷纷躲进屋内避暑。这时,阿诚的扇子派上了大用场,轻巧的竹扇带来了阵阵凉风,深受大家喜爱。可是,当他试图推销冬天制作的火炉时,却遭到了同样的冷遇。“这么热的天,谁会买火炉啊?”路人摆摆手走开。阿诚无奈地叹了口气。

一天,一位年长的智者路过他的摊位,看到阿诚满脸愁容,便问他发生了什么。阿诚将自己的困惑告诉了智者:“我用心做了扇子和火炉,但它们似乎总不合时宜,真是白费功夫。”智者听后微微一笑,说:“你的东西没有错,只是你忘了顺应季节的需求。冬扇夏炉虽看似无用,但换个角度看,它们其实是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象征。”

阿诚恍然大悟。从那以后,他不再执着于同时售卖两种物品,而是根据季节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他还特意在每件商品上刻下一句话:“冬扇夏炉,各有所需;顺时而动,方得始终。”渐渐地,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尊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讲究时机与适宜,盲目追求全面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正如成语“冬扇夏炉”所言,不合时宜的努力只会徒劳无功,唯有顺应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dōng
shàn
xià

「冬扇夏炉」出处

汉·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祐之有乎。”

「冬扇夏炉」解释

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扇夏炉」示句

上一篇:东征西讨
下一篇:冬日夏云